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0章(1 / 2)

比如县中的官差会带着抚恤银亲自上门慰问,比如阵亡士兵的家属有优先进入官家工厂干活的资格,比如给未成婚的将士过继孤幼院的孩子继承香火……

听的沈三内心更为酸楚起来,对于一直努力扶持自己升迁未果的教导员产生了几分愧疚之情。

要不是他,对方也不会年年绩效被评乙等,升不进去参谋部。

沈三不知道,早在新兵入伍的时候,就已经根据籍贯打散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队之中,前线的伤亡人数也一直被严格控制,极力避免出现那种:

一次大战以后,满村满县家家都挂白布的情况。

毕竟现在这仗,肉眼可见的,不是打一年两年就能停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也不算完,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兵加入其中。

虽然和之前的收复京师驱逐女真的烈度没得比,西域那边,大部分的时候一两个月才会遇上一场真正的战争。

大量火器的加入,让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面互砍之时血肉横飞的场景,但是战争就是战争!

战争永远不是兴奋剂,而是要用血肉去填平的沟壑。

现在的残忍是为了在地缘上打出一个最有利于华夏的纵深。

以山脉、湖泊、戈壁、高原、以及海洋与岛屿,在亚细亚圈住最肥美的一块肉,并且将自己的势力辐射到万里之外,只有足够大,才能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还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足够的余地进行游击。

就像代宋亡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地缘的屏障,敌人随时可以兵临城下。

那无休止的噩梦不断袭扰着代宋,提示着他,即使将经济发展到了极致,也不过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即使经常说代宋很弱,但是代宋主动发起的战争在历朝历代之中并不算少。

它尝试过努力,但是它不行!

而士气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战事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旦形成了负面舆论,厌战情绪就会蔓延到整个大魏,这才是宋时极力想要避免的。

而现在,前线贺章在西域开疆扩土同化异族,宋时在海外寻找新的机遇与土地,保障粮食供应。

大魏的后方则安稳生产,保持整体政令通畅,顺利落地,抓紧时间将攀爬的科技树运用到实际上,解放大量被困在琐事和劳动上的人口。

一旦习惯了这个节奏,用不了几十年,大魏就能真正从一个陆地的农耕文明,开始转向海陆双栖的文明,正式参与这场席卷全球的殖民大逃杀时代!

这些对于沈三来说自然没有意义,他看着窗外平整的道路,马车虽然拥挤但是也感觉不到过分的颠簸,想着远处的家乡,心中满是期盼。

他只是一个离开了战场,盼望着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的退伍士兵。

而和平,就是对他从伍五年最好的奖励。

-

下了马车,沈三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县城,沿着家人写的地址,好一会儿才找到了新屋。

沈三一家原本是奴籍,还是他从军后才带着一家脱籍出来,自然原本是没有住处的,只能在县城官府安置的地方租房住。

而沈三的军饷一开始就是寄给家中家用的,好在不到半年,家中就来信说官家给安排的工作,如今一家吃用嚼头已经够了,让他不必把军饷寄回来,自己留着应急。

主要之前大魏的军户制度和军备废弛导致大部分从军的人都要自备战甲和武器,不然就凭库房中那些腐朽掉渣的老物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家人也不忍心用沈三的卖命钱,一缓过来就把手上的钱又寄回给他,让他赶紧把钱拿去买点好的装备。

即使沈三再三写信说明军中会发军备,质量都很好,但是远在湖州的亲人哪里相信。

于是倒让沈三攒下了一大笔的钱……

沈三抱着一大堆的东西,端的是引人注目,不少人认出了沈三连忙和他寒暄,等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得到消息的沈家父母早就在门口张望着了。

一见到心心念念的儿子,沈母就抱着沈三嚎啕大哭,她前头生了两个孩子都没坐住,唯独留下了这个第三子,随着沈三长大,后面的弟弟妹妹们才也都坐稳住了。

因此沈母最疼的就是沈三,他一走就是五年,对于沈母来说简直就是挖心肝一般,但凡不是主家苛待太过,眼看着全家都要没了生路,他们家也不会让长子在那个乱世之中从军入伍!

沈母抱着沈三哭了好一会儿,才被得到消息急匆匆回家的沈父以及沈三的弟弟沈城和妹妹沈妍打断。

弟弟沈城脸色白皙,反而妹妹沈妍

肤色微黑,但是看到兄长回来,脸上都是如出一辙的开心!

沈三这才反应过来,将背上的包袱卸了下来,连同怀里的军饷一同递给沈母,然后指着那些东西道哪些是给沈母沈父的,哪些是给弟弟妹妹的。

沈母看着这一大堆的东西,又是欢喜又是惆怅,连忙安排沈城去整理房间,让沈妍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