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1 / 2)

正午过后,阿宁将最后一屉包子卖了出去。她将今天赚到的钱放入钱囊中,轻轻颠了颠,然后与爷爷一同收拾完摊位,往家的方向走去。

路上,老爷子将阿宁手上拿着的东西放入身后背着的竹筐中,又牵起她的小手,走过脚下的碎石路。

“阿宁,爷爷今天问梁大爷要了这一个月的工钱,加上之前卖包子的钱,我们小阿宁可以去学塾上学了!”

老爷子低头望向阿宁,眼中是掩不住的笑意。

阿宁听到爷爷的话语后,不由得愣在原地。她知道爷爷这些日子一直在忙着赚钱,却不成想他这么辛苦挣钱,竟是为了能让她去学塾。

其实这草坊村一开始是没有学塾的,是前几年一位富商途径此地,见此处山林僻静,便一掷千金为草坊村建了一处学塾,接纳附近村庄的适龄儿童。

一开始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纷纷为自己儿女感到欣慰。但商人重利,学塾免费对外开放了一年后,他就开始向众人索要束脩费。

束脩费对村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为了能让自家儿女继续留在学塾内读书,还是有不少村民咬牙支付了高额的费用。

可这高昂的束脩费,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阿宁在学塾读了一年书后,最后还是因为爷爷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无奈退学。

阿宁回家后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小声地跟老人说以后她可以在家陪爷爷了。

老爷子看到阿宁如此懂事,心里更加自责,也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阿宁重新回到学塾上学。

那日之后,老爷子出去的时间肉眼可见地变多了。

阿宁看着爷爷每天早出晚归,慢慢猜到他出去是为了挣钱,于是乖巧的她也开始陪着爷爷一起早起,去外面卖包子。

起初老爷子是不让她跟着的,但阿宁一直坚持,他便没有再说什么。没多久老爷子又去客栈找了梁大爷,然后就变成了阿宁在客栈外面卖包子,老爷子进去客栈帮忙,忙完后他就出来接阿宁一起回家。

两年的时间,老爷子日夜辛劳,终于凑够了束脩费的费用。他牵着阿宁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

阿宁看着眼前头发花白的老人,心里更多的是心疼,她轻声开口,语气是异常的坚持。

“爷爷,阿宁不去学塾,阿宁想陪着爷爷卖包子!”

老人微微一愣,随后停下脚步,用手摸了摸阿宁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阿宁,爷爷没有文化,没读过书,连给你起个名字我也不知道该起什么。”

“你去学塾,那里有夫子,还有很多跟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你在那里能学到很多。爷爷给不了你富裕的生活,但是让你去学塾读书,爷爷还是能做到的。”

阿宁顿了顿,她轻轻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跟着爷爷继续往前走,眼眶却微微湿润了。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打在路上,碎石路上映着一老一小两道背影。

变故起

寂静的夜晚,蝉鸣声不断,阿宁坐在院子的石板凳上,抬头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

月光如水,打在小女孩脸上,仿佛是温柔的,却又带着一丝寒意。

晚膳时爷爷一直在跟阿宁说去学塾之后的注意事项,阿宁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嘴角微微勾起。

老爷子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后就往隔壁王叔家去了,他说要去找王叔问下学塾的缴费事宜,顺便让王志以后在学塾里帮忙照顾一下阿宁。

王志是隔壁王叔家的儿子,比阿宁大一岁。两孩子年龄相仿,王志平常下学就会过来找阿宁一起玩,偶尔也会将自己在学塾里学到的东西教给阿宁。

老爷子简单跟阿宁交代了一下就出门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家,并嘱咐她绝对不要出去。

阿宁静静地托腮,脑海里回想起这些年跟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

自阿宁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和爷爷生活。她是在几年前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同龄小孩不同的。附近家的小孩都有爹爹和娘亲,但她身边却一直只有爷爷一人。

阿宁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别的小孩都有爹娘,而她没有呢?她的阿爹阿娘又是何人呢?

阿宁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当天便开口向爷爷询问。

老爷子当时正在院子里砍柴,听到阿宁的问话后手上的动作一顿,似乎在思考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半晌,他放下手中的斧头,走到当时只有五岁的小阿宁面前,半蹲下来,脑中回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

老爷子第一次见阿宁是在梁大爷的客栈里,当天早上,他像往日一样在客栈外面摆摊卖包子。

正午时分,老爷子收拾完摊位准备回家,经过客栈门口时,突然想起梁大爷欠他的一顿酒。

他跟梁大爷是认识几十年的酒友,二人平日里一有空,就会相约喝酒。

老爷子想了想,没有过多犹豫,脚步一拐便走进了客栈。

他刚进入客栈,看到不远处几个小二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