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愿意错过时机。
沮授和郭图的辩论还未结束。
沮授言辞恳切道:“曹操迎天子于许都,我等举兵向南,有违义理。曹操这些年名声远扬,土卒精悍,非公孙瓒可相提并论。义兵无敌,骄兵必败,某实为袁公忧心。”
郭图不甘示弱,“明公讨伐乃曹操并非天子,何来不义之说?明公麾下文臣武将皆想建功立业,治下百姓也想为明公效力,皆有同一个目标——早定大业。监军之计策确实稳重、牢靠,但机不可失,往明公明察!”
袁绍本就想要出兵,郭图说得也头头是道,并非胡搅蛮缠故意作对,沮授自然败下来。
若是如此还算无事,可惜沮授劝阻出兵违背了袁绍的意愿,郭图等人自然抓住时机,趁机进言。
几人整日在袁绍耳边说沮授威望过高、军权太大,袁绍难免疑心。
袁绍干脆分监军为三都督,直接让郭图淳于琼分沮授的权力,各典一军。
还未开战,各自的小心思就开始浮动。
倒不是说曹操这边便没有小团体,但关乎生死存亡之际,自然会捆成一条绳使力。
曹穗到处“打零工”,不单单跟在曹操和荀彧身后转,戏志才和荀攸身后也时常见到她的身影,更奇妙的是,连满宠那都能见到曹穗,简直是无处不在。
这下子,所有人都看出来曹操的打算,心中难免不是滋味。
曹昂直接躲到军营里不出来,免得一群人在他耳朵边念叨是非。
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了具象化,曹昂并不想顺着他们的意思去和曹穗争。
长公子的骄傲,长兄的情感,都不允许他在此时和妹妹去争权夺利。
而许都忙碌的表面下,同样有着暗影浮动。
忙碌着的可不单单只有曹营的人。
衣带诏的巨大影响曹穗:万万没想到袁绍的借口是这个
袁绍的大动作叫刘协看到了转机,不知道是不是受够了曹操的大权在握,也不知是不是袁术这个当众称帝的已经被解决,明面上的危机意识过去,刘协有些小心思开始死灰复燃。
他能相信的人不多,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则是在内,比伏皇后的娘家人更加得信任。
毕竟,伏家畏惧曹操并未在刘协跟前明确表态,但董承不一样,一家子都想要更高得权势,女儿又是刘协后宫的宠妃,若是刘协能拿回权力,董家的未来自然不是现在可以比拟的。
趁着曹操这段时日忙起来,刘协和董承也在暗涌下做着自已的小动作。
刘协亲自用血书写的诏令交予董承,董承藏于衣带间准备带出宫,谁料到外面突然传来禀报,曹司空觐见。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慌张闪过,可谁都没办法说不见曹操,那岂不是不打自招。
曹操进门见到董承突然顿住,鼻子动了动,在刘协忍不住抓紧手下椅子时,曹操笑道:“董将军这便离开了?我只是与陛下简单说说对袁氏的出兵,并不耽误时辰。”
董承想笑得尽量自然点,可嗓子却好似干卡住一般,“司空与陛下商议大事,下官自然当避嫌。下官不过是和陛下说了说董贵人之事,都是些家常儿女,岂可和国家大事相提并论。”
曹操没有继续挽留,董承尽量不露错处的离开,剩下刘协独自面对曹操。
刘协见到董承走了反而放下心来,曹操好似真就是来说说对袁氏的态度,至于如何部署,这些内容自然不会和刘协说。
刘协听了一耳朵没营养的废话,等到曹操离开时长叹了口气。
曹操出宫门脸色都黑了,曹穗看着他的脸忍不住诧异,难道刘协还能给他甩脸色看不成?
暂时和荀彧告辞,曹穗跟着曹操进屋,也没拐弯抹角,“阿父,是陛下那出了什么差错吗?”
她对刘协的了解实在是不多,实在是想不起在袁曹交战期间,他有没有闹幺蛾子。
没办法,立场不同,曹穗不可能去同情他。
曹操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沉默一会儿才开口,“陛下容不下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