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0章(1 / 2)

但众人知晓此戏不能大肆宣扬,因此不少人便将戏班子请到了家中,偷摸着看。

江淮以南,临安城安氏宅邸之内,一名妇人衣着朴素,头上连个绢花都无,她左右理了理自己的衣袖,对自己今日这行头很满意,对着身旁提着礼盒的婆子打了个眼色。

侍女省得,立刻上前去扣响了那金环相扣的大门。

未久却不见人来应门。

妇人皱了皱眉。

安氏这位姑母自帝京就带了几个仆从来,府内常年缺人手,这是连门房都跑去躲懒了?

随即又附耳贴于大门之上,想听得里面是否有动静。

安氏的这处宅子是老夫人年轻的时候老家主赐的,建面宽广,从这里只能听得风自门缝见灌出,钻入衣领,凉的人打了个寒颤。

“看样子安老夫人不在家。”

那妇人眉头紧锁,今日是花了大价钱才卖来钟鸣楼的点心,想着让老太太开心开心,才好谈宅子的事,却不曾想吃了闭门羹。

想到这,妇人更是不甘心,她以手握拳,狠狠砸了上去,但却是砸到了那铜扣上,砸得自己手腕生疼,还不见响。

遂负气道:“算了,走吧。”

说完转身上了轿辇,离开了。

门内,看门的小厮细细地听着,确认人走了后方才跑向侧院戏台的方向。

今日,安老夫人的旧友薛氏从燕城来探望,听闻戏班又有了新戏,方才点了戏,在府内看个热闹。

鱼台对岸,安老夫人一袭流云长褙搭配着锦服,眉目如秋水之明,发色花白,她持盏轻抿了一口,看到不远处,小厮与孙嬷嬷低声说了什么,嬷嬷转身朝她点了点头。

薛氏自然没有看到这一幕,她满腹的心思都在戏台之上。

看着那沈家公子最终被斩于铡刀之下,盛嫁娘子殉情之时,还是不忍得抹了眼泪。

这便是近日最为有名的戏目《黄粱》。

薛氏感动之余,却见安老夫人看着那戏台之上,微微愣神,不由问道:“怎么了?”

安氏让嬷嬷将人招来跟前,又打赏了一番,复才询问那戏目的戏作者,得闻笔者名号,那双久未有波澜的眼中瞬间有了光。

她心中虽有揣测,但亦不敢肯定,复又多问了几句那戏作者,却发现根本没人了解此人。

安氏眼中的希冀又一点点地暗了下来。

此时,薛氏想起了此前在燕城,裴老夫人的嘱托。

“说来,你取一幅你那孙女的画像,永乐姐姐说让裴氏的瞰卫也去寻。”

听闻裴老夫人,安氏略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如今倒是不好意思去麻烦她。”

“你这是哪里的话,我们是自小的情分,难道还看这些生来死去带不走的东西?”

安氏闻此点了点头,遂吩咐孙嬷嬷去书房将画拿来。

当年苏远致曾亲自为女儿描像,安老夫人便是托人将这一幅临摹了不少出来,四处去打听,可是却至今无果。

孙嬷嬷当即去书房将画像取了来,薛氏展开看了看,小女娘身着年节时的如意吉祥服,头戴绒花,双手交叠,站于雪松之下。

这个年纪便相貌端庄,玲珑眉目,当真是妙人一个。

薛氏看着这幅画像,微蹙着眉左右琢磨。

“怎么了?”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你这丫头我有些面善。”

闻此,安氏当即抓住薛氏的手,道:“好姐姐,好好想想,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薛氏想了半响,还是摇头,“我这记性到底是不如从前了,这幅画我先带走,若有消息立刻通知你,可好?”

安氏已然找了五年,自然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复点了点头。

这五年来的无数次的希望和失望,安氏本也不报太多希望。

十日后,裴老夫人拿到了薛氏送去的画像,不由愣在了那,又唤来身旁侍奉的嬷嬷两厢确认,才认定这安氏寻找的外孙女便是那个随裴钰一同前来燕城的阿笙。

裴老夫人也未想到,安氏的小孙女原来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遂着人来问,才知当年是裴钰将这丫头捡回了上阳园,也没查清楚她的来历。

裴老夫人顿时心中愧疚,若是当年裴钰查清楚这丫头的来历,安氏便也不会苦苦寻找这些年,想着心里又来气,遂着人去悠南城传话。

彼时赵如胜正好在悠南城,将河曲那边剿匪的事宜亲自报告给裴钰。

裴清召清点的精兵在河曲的大山里溃不成军。

其实这一场仗里,真心参战的人寥寥无几,赵如胜他们实则借“伤亡”的名义,将一千族兵转移,那些所谓的“尸首”全被当场火化,查无可查。

“皇帝已经将二爷叫去训话,看样子是还想咱们出人。”

裴钰垂目看着赵如胜手中族兵的名册,缓声道:“二叔若要继续派兵,便派吧。”

裴钰的话不咸不淡,赵如胜闻此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主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