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一十一章 颉利他缺少舞伴 (为书友旭风77加更)(2 / 3)

&esp;作为一个得道高人,王霄当然不会接受歌姬了。

&esp;&esp;而作为一个至情至性之人,王霄轻易不会动心,一旦动心就会认真坚守。

&esp;&esp;他没打算在这里待多久,所以还是不要有撩动心扉的机会为好。

&esp;&esp;寂寞的时候,可以翻墙去隔壁看歌舞啊。

&esp;&esp;李二接受了王霄的建议,任命李靖为安北都护府大都督,全面负责北地草原事宜。

&esp;&esp;那些投降大唐的部落被划分了新的牧场,四周常年有大唐兵马驻扎。

&esp;&esp;大唐给他们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他们养羊,能养多少养多少的那种。

&esp;&esp;并且开放了互市,提供一切他们急需又想要的东西。可收购的时候,人家要的最多的就是羊毛。

&esp;&esp;在利益的驱动下,草原上养羊的部落迅速扩张起来,并且联合向李二送上了天可汗的称号。

&esp;&esp;这些草原上的部落一直都是这样的。中原强盛的时候,一个个跑过来大喊着天可汗,圣天子,大皇帝什么的。

&esp;&esp;可一旦中原王朝衰落,那他们立马就会扯下身上的伪装,露出獠牙。

&esp;&esp;所以说,天可汗什么的,真心不用太过在意。

&esp;&esp;不过貌似,李二对此比较在意啊。

&esp;&esp;一次庆典的时候,李二招来了颉利献舞。庆典结束之后他找到王霄,小声的说他感觉颉利太过孤单,想要给颉利找些同伴在一起。

&esp;&esp;能有资格做颉利同伴的,也就是那几个。

&esp;&esp;西突厥,吐蕃,土谷浑,高句丽,百济,新罗什么的。

&esp;&esp;李二说这话也是因为有了底气。

&esp;&esp;贞观四年,接连遭遇数年灾害的关中,终于是迎来了罕见的大丰收。

&esp;&esp;米价甚至便宜到了几文钱的程度。

&esp;&esp;有了充足的粮食,击灭突厥也给大唐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士气提升。再加上草原上羊毛织就的防寒呢子衣服。

&esp;&esp;既然什么都不缺了,那为何不打仗?

&esp;&esp;“陛下想打哪儿?”

&esp;&esp;李世民拉着王霄说这些,那就是想要借用他的实力上战场。再来个万军之中擒拿敌酋的事来。

&esp;&esp;一个如此强大的剑仙,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蘑菇弹级别的存在。

&esp;&esp;对于李二来说,既然蘑菇弹在手,那凭什么不用。

&esp;&esp;“朕觉得高建武此人舞技出色,很适合与颉利搭档。”

&esp;&esp;高建武是高句丽的王,而高句丽在李二的眼中,其威胁程度甚至还在突厥人之上。

&esp;&esp;历史上的高句丽是在西汉建昭二年立国,一直到大唐总章年间被灭,国运高达705年之久。

&esp;&esp;前期的时候国小力弱,还是在偏僻苦寒之地。所以中原王朝一直没怎么关注。

&esp;&esp;等到其开始扩张起来的时候,又遇上了中原王朝混乱的时候。

&esp;&esp;高句丽借着难得的良机不断扩张,直到成为一个让中原王朝无法忽视的强大存在。

&esp;&esp;杨坚初步统一之后,当即就发兵攻打高句丽。

&esp;&esp;之后杨广更是发动举国之力,不停征讨。

&esp;&esp;到了李二这里,他也是在解决了颉利的直接威胁后,立马就想要去攻打高句丽。

&esp;&esp;至于原因,那是因为这些人都看出了高句丽的可怕威胁。

&esp;&esp;与草原上的部落不同,高句丽是玩农耕的。

&esp;&esp;依靠游牧,是养活不了太多人口的。而农耕可以。

&esp;&esp;据说高句丽能够动员起来超过五十万人的大军。

&esp;&esp;后世的金人还有某清,实际上走的都是高句丽一样的路线。

&esp;&esp;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原,没人能看出来他们的可怕威胁。或者说,看出来了也无力阻止。

&esp;&esp;但是杨坚,杨广,李世民乃至李治不一样。

&esp;&esp;他们都是很清楚的知道,别看现在高句丽很是温顺,可一旦中原混乱他们必然会挥兵南下。

&esp;&esp;所以他们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灭掉高句丽,给子孙后代们铲除这个巨大的威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