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等她日后要出楼了,攒够了钱才能回乡下买地生活啊。
&esp;&esp;姐姐的年纪大了,楼里不要了,
&esp;&esp;姆妈问姐姐,有什么打算没有?
&esp;&esp;姆妈:“你要是还想嫁人,我就去问问媒婆。要是还想干这一行,那我这楼里不行,别处还是收人的。”
&esp;&esp;姐姐从听到这个消息时就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esp;&esp;姆妈叹气:“你总要找个营生,你攒的钱也不够你吃一辈子的啊。不然,你去那劝业所看看?别说你是楼里出来的。”
&esp;&esp;姐姐冷笑:“人家的眼利得很,一眼就看出我是干什么的了。何况我这身子骨,哪里能干活呢?”
&esp;&esp;姐姐瘦得很,以前就瘦,现在更瘦,坐在那里,肩上的骨头好像要刺破衣服。
&esp;&esp;姆妈给了姐姐五个银元,把她送走了。
&esp;&esp;姆妈:“我不能开这个例,把你留下了,那以后人人都要留下,白吃白喝我的,又赚不来钱,我是要被吃垮的啊。你啊,还是找人嫁了吧,去外地,找个不知道的人。”
&esp;&esp;后来,巧儿听说,姐姐租了间房子,还在干这一行。
&esp;&esp;今年情形不好,客人少了。
&esp;&esp;一个常来的客人是宪兵队的大兵,来了从不给钱,姆妈还要好吃好喝的侍候。
&esp;&esp;他这回来了,姆妈赶紧叫上好几个姐姐过来陪着。他在楼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走的时候跟姆妈说:“上面要做事,你还是回乡下躲躲吧。”
&esp;&esp;姆妈发愁:“真这么厉害?那我这一楼的姑娘怎么办?”
&esp;&esp;他笑了,说:“你这卖姑娘还卖出善心来了?”
&esp;&esp;姆妈想了想,把门关了,把她们姐妹几个都叫过来,让她们出去躲躲,能找到父母的就先回父母家去。
&esp;&esp;姐妹们都哭起来。
&esp;&esp;“我们能去哪儿呢?”
&esp;&esp;能卖了她们的,怎么能算是父母呢?这种时候回去投靠,真的能有活路吗?
&esp;&esp;巧儿这种没父母的更是手脚冰凉。
&esp;&esp;可姆妈还是走了,临走前一人给了她们一块钱和半袋粮食。
&esp;&esp;姆妈眼中含泪:“唉,我也是没办法带你们走。等日后我要是还能回来,你们再到我这里来,咱们跟亲母女一样。”
&esp;&esp;巧儿知道,真到那时,楼里自然会有新的姑娘,像她这样的老姑娘,姆妈是不要的。
&esp;&esp;巧儿没办法,带着这些姐妹去找姐姐了。
&esp;&esp;她们找到了姐姐,姐姐病得厉害,还扛着肚子,仍是把门打开,让她们都进来了。
&esp;&esp;姐姐病了,又怀着孩子,又多了这么多张口,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了。
&esp;&esp;有人半夜来敲门,姐姐想接客,她拦住,自己去接了,拿了钱赶紧去买粮食买药。楼里的人常生病,药方子都是传了几百年的,她一抓药,大夫和药僮就都知道了,她抓了几次,大夫就不肯卖给她了。
&esp;&esp;她跪下求大夫,大夫也摇头,叹气:“不是我不做你的生意,只是这外伤药现在管得厉害,我开出去一剂,宪兵队就要来查,查出来,最后还会牵扯到你。唉,那不还是会害了你吗?姑娘。”
&esp;&esp;姐姐身上长了包,这种病在楼里都是拿烧红的烙铁按上去,把那一块皮给烧焦,等皮长好,不再有包,这病就是治好了。
&esp;&esp;姐姐身上都是烧出来的伤口,一块一块都连着,到了天热的时候,伤口都发臭了,没有药,她只能拿小勺把发臭的肉挖掉,免得烂得更厉害。
&esp;&esp;姐姐硬扛着,直到生下孩子,还给孩子喂了奶,才断了气。
&esp;&esp;她们埋了姐姐,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孩子,可孩子身上也开始长包。
&esp;&esp;巧儿拿着烙铁,无论如何也没办法下得了手。
&esp;&esp;她想出个主意。
&esp;&esp;孩子刚落地,应该不会被人发现是楼里出来的,那把孩子给一个好人家,是不是孩子就有救了呢?
&esp;&esp;她四处找,想找一个合适的、有钱的人家可以收养这个孩子。
&esp;&esp;然后她就发现了四个学生,他们有钱!他们还在街上施药施粥,不像是为了上报纸挣名声,就是为了帮穷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