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也相当不满,据说蒙古国也是内乱不断,窝阔台也想早日班师”
&esp;&esp;“可惜他御驾亲征,却遇到了余阶将军,目今是骑虎难下,四川啃不下来,打也打不得,走也走不了,若走了,我朝官民必定声势大涨,他日蒙古想要再南侵,可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esp;&esp;“可恨的是日防夜防,终究难防汉奸作祟,白牛教的人领着窝阔台过了临关,直奔大理国去了,大理方面也慌了,据说出兵抵御的乃是高氏的人,名唤高禾。”
&esp;&esp;“这高禾也是位高权重,段氏对其甚是忌惮,可窝阔台打过来了,如果不起用高禾,大理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这也是饮鸩止渴,不得已而为之,就是不知道这高禾能不能像余阶将军那般,将窝阔台挡在门外”
&esp;&esp;杨璟听完林爵的情报之后,也是忧色重重,如果高禾能够抵挡窝阔台一段时间,窝阔台势必会收兵班师,因为蒙古人没能打下四川,无法以战养战,补给成为了大问题,绝对不可能支撑太久。
&esp;&esp;甚至于他们转而攻打大理,就是希望打下大理,掠夺大理的资源来继续攻打四川!
&esp;&esp;林爵一边讲诉着,杨璟等人也被带到了矩州府衙里头,那知州懦弱畏缩,在任期间一直受到韦镇仙的打压,如同其他知州一般,只是打算来这里混三年,任期一满就赶紧走人,甚至整日提心吊胆,生怕韦镇仙哪天就会举旗反叛。
&esp;&esp;如今连刺史林文忠都亲自过来给杨璟等人解围,他自然也不敢怠慢,到了府衙之后哪里敢真的将杨璟等人丢进大牢,客客气气便请到了签押房坐着,让人好茶招待起来。
&esp;&esp;杨璟和宗云等人坐了一会儿,外头便有衙役进来通传,说是王不留赶到府衙来了,杨璟当即便让衙役将王不留给领了进来。
&esp;&esp;早在离开酒家之时,杨璟便让暗察子们四处搜寻过,却如何都找不到王不留的踪影,杨璟心里也担心得紧,此时见得王不留安然无恙,杨璟自然也是格外地开心。
&esp;&esp;王不留虽然有着深厚的内功底子,但毕竟年老体衰了,一对一的切磋或许还可以,但人多势众的群殴混战,王不留确实应付不过来,酒家爆发冲突之后,他便隐藏了起来。
&esp;&esp;见得杨璟等人,王不留也是很欣喜,待得衙役离开之后,便上来与杨璟等人叙话。
&esp;&esp;杨璟还未开口,王不留便朝杨璟低声道:“大人,你可知道英姑娘是什么身份?”
&esp;&esp;王不留这么一提起,杨璟等人也是瞬时想起来,当时酒家爆发战乱之后,英姑娘便失去了踪影,原来王不留竟是追踪英姑娘去了!
&esp;&esp;在杨璟的眼中,这位英姑娘应该只能算是一个平凡的蛮族姑娘,之所以用蛮族这个词,并非带着歧视的意思,而是古时广西云贵等地,一直被认为是南蛮之地,所谓蛮夷狄戎各据一方是也。
&esp;&esp;西南地区民族多元化,白族苗族瑶族等等渐渐融合在一处,虽然仍旧保持着各自的生活习性,但为了生存,在加上汉人的管理,渐渐也习惯了这种共同生活的风气,只不过他们仍旧保留着民族的特色而已。
&esp;&esp;这些少数民族民风开放,民族的风俗更是五花八门,他们个性大胆,民风开放,敢于表达自己,与婉约内敛的汉人姑娘截然不同。
&esp;&esp;而杨璟来自于后世,对这种性格的姑娘早就习以为常,所以在他的眼中,英姑娘并无太大的奇怪之处。
&esp;&esp;可宗云和王不留却是眼光毒辣之辈,早已看出英姑娘的不同寻常。
&esp;&esp;别的暂且不提,单说英姑娘还是个少女,而非妇人,抛头露面也便罢了,竟然敢接手三碗倒这样的是非之地,甚至还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武林人士都不敢在三碗倒撒野,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esp;&esp;听得王不留查到了英姑娘的底细,宗云也微微侧过身子,但见得王不留往北面指了指,而后低声道:“老朽一路跟着她,结果英姑娘却进了大总督府”
&esp;&esp;“韦镇仙的人?难怪了”
&esp;&esp;杨璟和宗云等人听得此言,也不由恍然大悟,没想到英姑娘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说不得给韦镇仙传递消息情报的,就是这位英姑娘!
&esp;&esp;若再往细处想一想,英姑娘会不会是韦镇仙故意放出来,用以监控武林人士的言论和搜集情报的?
&esp;&esp;大家对这位英姑娘印象非常不错,尤其宋风雅,可谓一见如故,只是一面之缘,却已经姐妹相称,如今听得王不留的情报,心里难免有些烦闷。
&esp;&esp;几个人正说话间,林文忠已经来到了府衙,走进签